伊莉討論區

標題: 唐代開始的皇帝選擇誇飾諡號而不是廟號的理由?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lemonnurse    時間: 2021-1-19 11:31 PM     標題: 唐代開始的皇帝選擇誇飾諡號而不是廟號的理由?

對皇帝來說,諡號用簡單一兩字形容生前功績/一生的故事/後人如何形容他。對個別(開國等重要功績)皇帝的後人會為其獨立祭祀和專用廟宇,然後用上專用的廟號稱呼。
唐後的皇帝瘋狂為祖先的諡號加字數是出於讚美,選擇更高階的廟號不是有更好的讚美效果?
作者: 怪傢俬    時間: 2021-1-20 11:41 PM

本帖最後由 怪傢俬 於 2021-1-20 11:42 PM 編輯

我的理解是這樣的,
諡號通常是敘說一個人(皇帝、文官武將)的生平和形容。
主要是種公共宣傳。

而其實,廟號、諡號都是在之前就有,
但其實,廟號和諡號是可以同時存在的。
不過廟號更嚴謹、且使用上有限制。
所以在唐之前,甚至廟號的只有四種可以使用,

是到了唐朝後才開始制定更多的廟號來給皇帝死後尊容所用。
但是儘管放寬了廟號的使用,但因為是很嚴謹的國家大器。
儘管有了更多選擇,但是不能彰顯皇帝和諸公臣民愛現的心,

所以唐朝除了開始增加廟號並將廟號制度化外,
也開始了愛現精神,使用並增加字數的諡號
加上人死後哀榮的習慣,就愈來愈多字了。
畢竟廟號是很制度、很嚴謹的國家大器,
尊榮歸尊榮,可是不夠現、不夠亮眼、不夠可以誇飾人。
也不能體現出皇帝的權威、功績。

你看,唐太宗李世民,多沒力阿。
來個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,還是不夠力。
後來追加文武聖皇帝,恩,我的祖先能文(治)能武(打仗)又顯聖,夠強吧!
又後面,我覺得我也不差,夠格給祖先在加幾個字,
文武大聖皇帝,能文(治)能武(打仗)還是聖人中的聖人,祖先夠強,我也不弱。
爽!夠現!

廟號就像正式的文書檔案,正式的名字,要入檔的。
而諡號雖然也要入檔,但比較偏向是個綽號,是個公共宣傳工具。

而且,並沒有所謂的選諡不選號,
因為廟號和諡號是同時存在的。

死後還是要廟號入檔,只是唐周後因為諡號多顯字長誇大,而比較為世人所知。

其實唐朝前,甚至很多皇帝都只有諡號,沒有廟號來著。




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(http://www01.eyny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